2012年度师德模范: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谭英华老师
说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说教味浓、枯燥无趣等词汇。而在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谭英华老师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却是人气很高的一门思政课。在她的课堂,笑声掌声不断、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下课了还会跟老师“不依不饶”激辩的情景频频上演。在学生们眼中,她是严厉的老师、紧跟网络的潮人、慈祥的妈妈……她用爱将真理传播给学生,用爱精心雕琢学生的心灵,用爱引领学生在人生路上勇攀高峰。
创新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爱是教育的根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是履行好教师职责的前提。谭英华老师凭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唤起了“80后”、“90后”学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热度”。“您用犹如80后甚至90后的鲜明个性和热情奔放的激情打破了我们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惯性,使我拥有了一段不一样的思想路途,拥有了一份与昔日不同的想法与意识”,这是一位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感念师恩”征文活动中所写下的。
如何使高校的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如何把握时代特点,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谭英华老师从教25年来一直努力思考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她是全校最早运用多媒体教学、开通网络资源课程的思政课教师之一;2012年上半年,谭老师带领教研室的同事们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考试方式改革,在全校非计算机类课程中首次建成计算机考试试题库,并率先采用机考方式,实现了平时主观问题考察与期末客观问题考试的有效结合。为了使自己的课常讲常新,谭老师每天都关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不断地把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紧跟时代步伐和青年学子的思想脉动。她将书本与生活相融合,理论与现实相接轨,使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吸引学生兴趣的生动教学语言。认知式、辩论式、启发式、研究式、开放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娓娓道来的讲课风格、风趣幽默和紧跟网络的时髦话语,使谭老师成为东财校园里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老师之一,被毕业生评为“最有影响力的恩师”。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形散神不散是谭英华老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大特点。在她的课堂上,多学科的交叉,思维的碰撞表现得特别明显。课前三分钟发言、每人都要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的读书心得……这些都是谭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学生的硬要求。很多学生由开始的反感逐渐转变为希望老师多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知不觉间,同学们在准备发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谭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2004年开始,她每年都组织学生赴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研,同时每学期都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调研项目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在课堂小组讨论中,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谭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了自我发挥的舞台,使他们实践和展示着自己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上台发言、第一次在讲台上和别人辩论、第一次深入社会开展调研、第一次尝试自己作人生规划、第一次放飞自己的梦想等等。她给学生自主自治的权利,开拓新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生活理念,用鼓励和担当给学生增添自信的力量,让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畅谈内心的感受,追求学习的快乐。大家总觉得,上谭老师的课没听过瘾就下课了。2012级财政税务学院耿新瑞同学说,“上谭老师的课,就像听一个故事,或与老朋友的一次聚会,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理论,明白了道理。”
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人生设计助理”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课。只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沟通,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里,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课堂上,谭英华老师不仅教给学生们知识和理论,还教授着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她总能把大道理具体化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事例,再通过分析事例,让大道理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她为学生们讲大山里上不起学的孩子,讲一脸茫然无奈的农民工,讲街心公园里孤独的老人,讲我们辛勤的父亲母亲,讲她自己的旅游见闻,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引导学生去讨论——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逢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谭老师在上课前都要求同学们给家中辛苦操劳的父母打个问候电话,报个平安。虽然这是一个很细小的事,但通过这些做人的细节和处事方式的一点一滴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
谭老师常说,只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激起感情的共鸣,引起思想的共振,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她喜欢和学生促膝谈心,帮他们消除烦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畅谈理想,和他们一起设计人生的未来。她常对学生们说:“我愿做你们人生的设计助理。”由于谭老师谦和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学生直接、平等的交往方式,使她拥有很多学生“fans”,同学们私下都称她“消防队长”。
在谭老师授课的班里有一位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但是不喜欢上课,对教材和上课抱有偏激态度,一年下来曾有4门必修课不及格。谭老师了解到这位同学的情况后,发现他读书踏实,愿意思考,只是有些逆反和偏激。谭老师就利用自己课堂上的讨论环节,给这位同学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并给予充分尊重。然后,再组织同学们与这位学生展开辩论,边“批判”他,边表扬他,边鼓励他,使他在课堂上获得了足够的尊严感和成就感。课后,谭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同他一起讨论读过的书,取得相互信任,进而引导他好好学习。慢慢地,这位学生逐渐转变过来,后来不仅不缺课,而且还把以前的学分都补齐了,偏激和排斥心理有非常大的改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谭老师已经记不清她在课下用了多少时间与学生谈心,与学生的往来邮件有多少封,就像每年教师节她收到的数不清的祝福短信一样。
用真心、真情和慈母情怀关爱学子成长
思想道德教育不是靠灌输来实现的,而是需要潜移默化,需要用真心、动真情。谭老师做德育教师25年来,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结交的朋友却越来越多。她是老师,更是知心朋友,她对学生的爱,如慈母般温暖着学子。谭老师与学生交流很少用“你必须”、“你应该”等生硬的辞藻,而是经常用“建议你”、“可以参考”、“别做傻事”等来代替,这种尊重、温和的教育方式把大道理化作涓涓细流融进学生们的心田里。
每学期开学初,谭英华老师都会为每一个班级建一个公共邮箱,并公布自己的私人邮箱和联系方式,以此作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她的邮箱总是被学生的邮件塞得满满的,“学习上、生活上,甚至是感情上遇到问题时只要和谭老师谈谈,哪怕只是到她工作室在她面前大哭一场,你都会宽慰许多,有许多埋藏在心底的纠结,只要和谭老师说说,都会很快释然,她会给你足够的关怀、足够的尊重和善良中肯的建议。”一位谭老师帮助过的学生这样说道。
九六级投资工程专业的一个男生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往。谭老师通过观察发现,他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只是缺乏自信。于是谭老师主动找到他,让他帮自己做一些教学辅助工作。经过长时间接触和交流,谭老师了解到他自卑甚至自闭,是因为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因此谭老师就从心理疏导的角度,帮他分析问题,并以她已经毕业的学生为具体的实例开导这位学生。经过不断的交流和实践锻炼,这名学生终于摆脱了自卑心理和自闭状态,现在在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还担任中层领导。而这名学生也因此和谭老师成为了亲人,每当他遇到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难题,他第一个想到倾诉的对象就是谭老师。
谭英华老师用真诚、真情、真爱,履行着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的这种大爱无言、爱生如子的慈母情怀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衷心爱戴,也获得了“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