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关键字: 招聘    职称    人才    人事    师资    工资    社保
 

2011年度师德模范:性行淑均 莲心育人 ——记会计学院刘淑莲老师

2019年08月27日

刘淑莲.png

“性行淑均,莲心育人。”这是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对刘淑莲老师的评价。正如她的名字一样,30年的教育生涯,刘老师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学识渊博受到师生的敬重,更以心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进步而受到学生的爱戴。她处处以谦谦君子德行待人,时时以高洁无邪莲心育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贵品质。

从教三十载,衷情三尺台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刘淑莲考入东北财经大学的前身辽宁财经学院。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师从著名财务学家谷祺教授,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风华正茂的她响应学校号召留校任教,一教就是30年。30年里,刘老师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先后为学生讲授了财务管理基础、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投资估价等十多门课程,总授课时数6000小时以上。刘老师同时担任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的导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经常出现一整天都排满课程的情况。刘老师的膝盖患有比较严重的滑膜炎,经常因疼痛不能长时间站立。同事们都劝她保重身体,适当减少授课量,但她却乐观向上,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而请过病假、耽误课程。她的学生黄岩说:“刘老师的膝盖是老毛病了,有时候疼得实在厉害,就贴着一堆膏药来给我们上课,老远都能闻到膏药的味道。”尽管有病痛,但一站上讲台,学生们看到的永远是那个精神饱满、讲课精彩的刘老师。一位大四的学生听课后,赞叹刘淑莲老师拥有“二十岁的活力,五十岁的学术”。一位青年教师说:“做学问想偷懒时就想想刘老师,讲课想应付时也想想刘老师,就会为自己的懒惰和应付而羞愧了。”

“求深、求新和求实”是刘淑莲老师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财务理论博大精深,“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经典理论和前沿课题,刘老师像作学术研究一样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不仅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而且注意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结合不同的教学对象,随时更新课件和教案,其速度之快令许多年轻教师惊讶和折服。

“案例(故事)-理论-方法-案例”并行是刘老师课堂教学的逻辑顺序。“讲故事”通常是介绍某种财务理论或模型的先导,如通过“校园匹萨饼的智慧”,导入资本结构理论;通过“来自赌场的灵感”,解释期权定价模型等。通过大量的实例或“小故事”将财务术语和财务理论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或解释财务活动中出现的案例或事件。为满足教学需要,刘老师先后主持编写财务管理案例20余例,通过案例教学实现“求实”目标,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刘老师还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兴趣和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将课程分为保证基本要求及基本素质的基本知识模块、满足考研及其他需求的继续深造模块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前沿信息及史料自学模块,灵活的“菜单式”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从深层次激活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刘淑莲老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正在开发的金矿,老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掘金的工具和方法,真正掘金的人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多年来,刘老师一直采取主动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坚持将传统教学法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课堂面授与课后(或网上)辅导答疑相结合、将集中检查学习效果与分阶段学生自测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向式、研究训练计划、学生现场报告、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功能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精品课教学资源,实现了财务管理教学资源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由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

刘老师的课堂知识密度大、信息量足、英文授课多是众所周知的。从教30年,很多课程讲起来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每一次上课前刘老师仍然会认真备课,仔细检查和更新课件,只为了在短暂的90分钟里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深的领悟。一名学生在上完课后给刘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刘老师,上您的课我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一位管理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给“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恩师”写道:“刘老师,我只是旁听过您的课,却让我震撼不已,原来自己学的东西只是皮毛,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会努力,……”。

执着钻研,大胆创新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淑莲老师教学上认真负责,科研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同事的话来讲:“刘老师是出了名的爱啃难题”。从事财务与会计教学研究三十年,她在财务学科建设、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学术探讨和研究,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经济学还是在管理学,是该专业设置以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刘淑莲老师以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与课程构建的思考”等学术论文,认为从专业的研究范畴讲,财务管理学科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提出了代表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为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框架,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刘老师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学的两大研究框架: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方向从公司理财向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延伸,形成了以公司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公司财务学研究方向。

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刘老师主持开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将教学资源整合为“纸介质”子资源包、“光磁介质”子资源包和“网络介质”子资源包。目前,财务管理网络视频教学课件”、“财务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财务管理教学资源库”等,已通过教育部精品课平台向全社会开放。

正是因为几十年来对学术科研的刻苦钻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刘淑莲老师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和很高的学术声誉。她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先后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财政部“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系列教材等20余部;主持开发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获辽宁省政府颁发的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获2008年教育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及双语课程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市);在《Nature and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会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以及财政部和辽宁省等立项科研课题10余项。2001、2004、2008年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和辽宁省教学名师。提起刘淑莲老师,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刘老师是真正的学者。”

微笑天使,爱生如子

刘老师是一个爱笑的人,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温文尔雅的微笑,亲切温暖。她的学生们给她申请了一个QQ号,亲切地称呼她“微笑天使”。刘老师的乐观开朗、阳光快乐也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刘老师指导的研究生们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亲近得如同兄弟姐妹,他们给自己建了一个QQ群,名字就叫做“刘家孩子”。对学生们来说,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他们。刘老师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都平平安安。”

刘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举行聚餐,把自己带的本科生、硕士、博士聚集在一起,让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的学生自由地交流与讨论,增进彼此感情,也相互学到了知识、收获了经验。如今在北京德勤会计事务所工作的宋安州说:“我每周都会打电话给老师,聊聊家常,说说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儿,就像和家人聊天一样。一年回一次大连也一定会去看望刘老师。”

喜欢学生、热爱教学是刘淑莲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最重要原因。刘老师说:“我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培养他们,看着他们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使每个学生都变得更优秀,就是我对他们的边际贡献。”在学生论文指导中,刘老师对每一篇都会严谨而耐心地逐字逐句研读,常常在研读之后给学生们提出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大到论文选题、篇章结构,小到字词的运用,都会与学生们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一篇论文常常要修改五六遍,最多的一次,刘老师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修改了二十多遍,其治学的严谨可见一斑。

刘淑莲老师经常与学生们交流思想,聊天谈心。在一次聊天中,刘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有些自卑,于是以后每次与这名学生交流的时候,刘老师都会语气真诚地对她说:“你知道吗?我觉得你很优秀。”这样单独的肯定给了这名学生极大的鼓舞,使她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学业与生活,“每一次在学业和生活上受到挫折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师这句话。我很优秀,我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刘淑莲老师不仅把知识传播给学生,也把自己从教学中获得的兴奋与快乐传递给学生,她将自己全部的爱和精力都献给了这一份她所热爱的神圣事业,用自己那并不宽阔的肩膀将一批又一批学生引领向一个无比宽阔的学术海洋,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师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