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师德模范:甘为人梯育桃李 ——记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教授高铁梅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教学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三十载,扎根于宏观经济分析与政策模拟、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预测方法的研究,现为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的高铁梅教授一直在为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奉献着。
严谨治学 教书育人
高铁梅教授,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94年—1995年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经济学部从事一年的研究工作;1994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4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调入东北财经大学任教。
三十年来,高铁梅老师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每讲授一门课,她总要经过深入思考、系统研究和反复推敲,力求展示给学生该门课程的完整思想体系、最新研究动态和科学思考方式。她所讲授的课程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涉及不同层次,每次授课,她都要提前完整、清晰地写好教案,制作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为本科生授课,高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高老师则更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高铁梅教授所从事的专业是数量经济学,它是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的新专业,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研究,在我国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和培养优秀人才,高铁梅老师潜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1991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共完成了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其中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家权威性学术刊物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多篇;与他人合作完成专著2部。
高铁梅老师认为,如果说教书是老师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育人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教书又育人,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教书之余她更注重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心,以具体事例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用自己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影响着学生。高铁梅老师的细心和一丝不苟为学生们做出了表率,久而久之,学生们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踏实的作风。她所带出的学生,有的成为了教授、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了单位的科研和技术骨干。许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还和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向她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既做到授人以鱼,更做到授人以渔,多年来,高铁梅教授一直坚持利用周末时间,组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讨论班。为了提高讨论班的学习效率,高老师从讨论选题到组织安排,都是亲自策划。讨论的内容既有国际国内有关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也有国内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高老师还经常组织研究生参加她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讨论班和科研课题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增长了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受益匪浅,但总觉得占用了老师太多的业余时间,因为他们知道高老师的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当他们感谢高老师时,高老师总是和蔼地说:“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参与,我不可能顺利完成国家项目,通过和你们讨论与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高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的严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不论硕士还是博士,高老师都会一丝不苟地从严要求。她常常把正在潜心研究的前沿专题和精华思想奉献给学生,她说她非常愿意把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与自己的学生分享。在目前学术界风气浮夸、许多年轻人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她坚持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学生的论文从选题、写作到定稿的过程中,她始终要求学生不要在科研上弄虚作假,严格按照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在博士论文的选题过程中,她常说“博士论文的选题不仅关系到当前做博士论文的难易程度,更关系到你一辈子的研究工作”。从中我们看到了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她为学生们的将来和出路在考虑,为他们所走的每一步路对一生的影响在考虑。高老师带的一位研究生曾这样描述她提交论文的心路历程:“论文交给高老师修改时,其实我总有些战战兢兢。因为稍一偷懒和怠慢,论文可能就会被改得满纸‘流血’。从结构、措词,到拼写、标点符号,每一处错误或不妥都逃不过高老师的眼睛。我和同学们每一篇论文的完成,都经过了高老师多次认真地修改,有的时候甚至会多达十几次。在高老师的影响下,现在不论我做什么事,都会认真对待,以求做到最好。”在学生眼中,高老师从不计较名利,在指导学生和与学生合作研究发表论文时,她坚持学生的名字在前,自己的名字在后。她还常对学生们说:“做项目不是为了拿多少钱而是为了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收获。”
正是经过了高老师这样严格的教导和磨练,她的学生们快速地成长起来,毕业生后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对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高铁梅老师都会告诫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多一点博爱之心,并送给他们十六个字:“诚信、认真、勤奋、开拓、豁达、律己、自尊、务实”,作为共勉。而由她所带的年轻老师,也显示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如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的梁云芳老师,她是高老师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自她2003年毕业留校任教后,现在不仅是教学上的年轻骨干,而且在科研上崭露头角,近两年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等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
爱生如子 慈母情怀
高铁梅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学生眼里,她是学业上的良师益友,更是生活中可亲可敬的慈母。学生们不管是学习上有了问题,还是生活上有了困扰,最先想到的就是高老师,有时甚至跑到她家里,寻求帮助,顺便“蹭吃蹭喝”。高老师觉得学生能来找自己,是自己莫大的荣幸,这证明学生信任自己,所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耐心地听学生“诉苦”,等学生情绪平静之后再耐心地和学生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学生生病了,高老师得知后会立刻到寝室探望。
高铁梅老师为人坦荡,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着学生。有个学生第一次去高老师家,觉得不该空着手,应该给老师带点什么,结果拎着东西到了高老师家后,遭到了高老师的一顿指责,并勒令下次带东西不准进门。高铁梅老师经常自己掏钱来给学生作生活补助,有的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回家,高老师就亲自为他们买好往返的车票。节假日的时候,高老师更是不忘把她带的研究生、博士生聚在一起,帮他们改善伙食,就如同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高老师和她的爱人便是学生们的家长。一个研究生家在外地,出嫁时便是从高老师家嫁出的,她说高老师如同她的母亲一样,是她最亲最近的人。
高铁梅老师对学生的这份付出,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珍贵养料。她对学生们的感染浸润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深入而长久。当我们问及高老师这种付出后的心境和感受时,她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我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作为教师感到最欣慰的就是,看到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看着他们健康成长,看到他们生活幸福。”
这就是高铁梅老师,她严谨笃学,关爱学生,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着她的学生。
今年教师节,高老师的学生给她发来这样一条短信:“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