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师德模范:用心付出 用心追求 用心教书——记会计学院教授张先治
“教育是一个用心付出的事业。选择教书育人的事业,就要对学生付出爱心。每个人都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体现爱心:对学生的责任心与爱心;对学校的责任心与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与爱心;对国家的责任心与爱心。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爱心的,或者说没有爱心的人也不会有责任心的。责任心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张先治教授的座右铭。
“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杨纪琬奖学金‘指导教师奖’”、“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三育人’标兵”、“大连市职业道德‘双十佳’”……众多的荣誉称号没有让张先治教授满足于光环的围绕,而是更加用心地付出,更加执著地追求。从教二十余年来,张先治教授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也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张教授始终以一颗真心去爱学生、爱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为他的学生和周围的青年教师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
用心付出,勤奋进取
“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自信的前提要有自信的资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师范,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师德风尚是缺一不可的。有人说成功者大多是天才,但张先治教授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源于持续不断的勤奋学习,知识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成功的关键。“选择将自己奉献给以终身学习为职业的行业便意味着当别人嬉戏游乐时,自己需要学习;当别人已酣然入睡时,自己还得学习。”
“责任心是做人的根本”,张先治教授的生命与责任同行。他曾这样教诲学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责任。作为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那是对我的亲人负责,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作为东北财经大学培养的学士、硕士、博士、教授,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那是对我的老师和学校负责,因为我不想辜负他们的培养;作为中国的学者,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成绩,那是对我的祖国负责,因为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中国学者的地位。”
“我有压力,这种压力是我的职责赋予的。我越想做好工作,压力就越大,但大多时候压力也是动力。”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必须用心付出、勤奋进取,这正是张先治教授的人生动力所在。
用心追求,成就斐然
教师要传道授业,必须自身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张先治教授勤奋进取、用心追求,在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在教学方面他承担着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各层次的繁重授课任务。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00学时左右;系统讲授8门专业课,其中6门为新开课。指导博士生20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在本科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他所带领的财务分析课程组在创建精品课中成绩显著,在2004年将财务分析课程建设成辽宁省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 “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这一教学成果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指导以研究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取得很好成效,在2003年首届杨纪琬奖学金评选中,他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全国10名),他荣获指导教师奖(全国4名)。2005年,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5名)。2006年他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
在科研方面他公开发表论文近二百余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20多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特别是在2005年辽宁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政府奖)评选中,他的著作《内部管理控制论》获优秀著作一等奖。另外,他紧密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实际,关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承担辽宁省重大决策项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政策与措施研究”。他的研究不仅为教学服务,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环境与需要,为国家制定政策及指导国有企业改革起到重要参谋作用。
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作为全国会计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首批百人层次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拔尖人才、财政部跨世纪会计学科带头人,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和研究中心主任,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倾注精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东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成功,到会计学博士点及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建设,集体事业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凝聚着张先治教授的思想结晶。
用心教书,爱生如子
“既为经师,更为人师”是张先治教授教书育人中始终坚持的航向。“肩上有许多责任,都是爱的责任。”张先治教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和生活的关爱几方面。他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见面的第一课,往往都会从进取、刻苦、团结、高效四方面谈他的体会与感悟,希望学生珍惜时光,做一个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无论在教学与科研中他都不断改革与创新,如研究生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课题研究中的项目协调人制度;本科教学中的跟踪实践教学法;科研体制改革中的研究团队建设,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尽管张先治教授对学术的态度极其严谨、对学习的要求极为严格,但他对学生的爱却真挚而深厚。有一次,一个学生生病了,住院期间每次通电话,他总会关切的询问其病情,积极疏导其怕耽误学习而产生的焦躁心理,并安慰他好好养病,这期间张先治教授出差去了北京,回来后又是首先打电话询问病情。可见,无论多么忙、无论有多少积攒的事情等待处理,他心里放在第一位的始终都是学生。后来这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忆往日育人之道,念今日关爱之情,犹若慈母严父在侧”,仅此,足以见张先治教授爱生如子的感人情怀。
张先治教授身体力行,寓育于教,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正直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无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在学生中的威望,不是仰仗教师的地位来维护的,而是源自学生对他学问和人品的由衷的钦佩。
张先治教授就是这样,在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用心付出、用心追求、用心教书、用心奉献着,正如他的学生对他的评价:“张教授本人就是一本教科书,他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年轻人。”